沂蒙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二)

发表时间:2021-11-11 14:35阅读次数:
沂蒙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延安时期,形成了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支撑我们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继而取得全国政权。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从此,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所在地。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进驻延安的风凰山,毛泽东在这里写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16篇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1938年11月中共中央迁驻杨家岭。1943年10月,中共中央书记处迁驻枣园,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张闻天、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先后迁人枣园居住。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在延安渡过了最艰难的岁月,领导全国人民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进行了惊心动魄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消灭了蒋家王朝,创建了新中国。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延安战斗了13个春秋,13年中,陕北人民用小米养育了人民军队,养育了我们党;13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变得更加成熟、更加坚强;13年中,我们党和军队与延安人民、陕甘宁边区人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一起渡过了一个又一个艰苦而又难忘的岁月,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延安时期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起点。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壮大力量、实现转折、走向新胜利的伟大时期;是党和人民坚定信念、艰苦创业的伟大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全面展开并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在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倡导和培育下,全党、全军和边区人民继承和发扬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并创造了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成熟形态。
        西柏坡时期,形成了以“两个“敢于',的进取精神、两个依靠’的民主精神、两个善于”的科学精神、两个“务必”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西柏坡精神,为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提供了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持。1947年4月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刘少奇和朱德总司令来到晋察冀解放区,5月初进驻平山县的西柏坡村。1948年5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来到西柏坡。从此,这个小山村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成了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战略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勾画了即将成立的新中国的美丽蓝图。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中国革命史册,树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时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也是我党民主革命过程中最成功、最解的时期。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道路。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可以说,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高度升华。
        形成于战争年代、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完善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沂蒙精神,支撑着沂蒙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沂蒙精神是沂蒙党政军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共同铸就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崇高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山东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沂蒙精神,对我们今天抓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国共产党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革命的需要,弘扬伟大民族精神,锻造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革命精神,它们一脉相承,其中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源头,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成熟形态,西柏坡精神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高度升华,沂蒙精神是中国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中国红色革命精神推动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前进并走向胜利,形成了党的历史发展中丰富的精神力量。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形成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等,成为共和国昂首挺胸的强劲支柱。同时,涌现了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英雄人物,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革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人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初不拔、敢于胜利”的九八抗洪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雄姿,成为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旗帜。
        新世纪新阶段,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击非典精神;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形成了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奥运精神;形成了“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全心为民的服务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严谨科学的实干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上海世博会精神。这些精神又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增添了新的宝贵财富,将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随着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中国共产党草命精神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形式和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中国革命和建设所积累的精神财富的结晶,它源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优良传统,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等特征。中国共产党草命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一般性质,同时也反映了民族精神的精华,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可以说,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伟大精神的历史延续,是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也是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
        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概念。它既是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又是一个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更新和丰富的过程,是在继承和变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化,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着时代的精神、时代的特色。而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未经本站同意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