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活化选择(下)

发表时间:2021-08-08 17:00阅读次数: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走进生活的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化为具体的过程,也是理论的逻辑转化为生活的逻辑的过程,它必须以现实生活世界为依托,把理论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心信念和行为准则,同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利益引导机制。
       首先,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活化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由理论的逻辑转化为生活的逻辑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是理论的逻辑,但是这个理论体系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归于现实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理论升华和价值引导。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变为具体,首先理论要通俗化。列宁用一个公式简洁而直观地强调了通俗化的重要性:“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首先要实现由理论术语向大众话语的转换,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保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的科学精神的前提下,要将其转化为群众的生活语言,使用通俗的大众的语言,契合大众生活的话语方式,使理论简明、扼要、易于接受。这方面,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民族语言、通俗语言都是典型的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生动地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化和通俗化的内在统一。从邓小平提出小康社会这一充满民族化、通俗化的现代化发展目标,到提出以人为本这一充满传统文化意蕴的执政理念和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正是建立在通俗化共识的基础上,才使得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能够迅速获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强烈共鸣。
       其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现实生活世界为依托,把理论形态、体系化的马克思主义,转化成人民群众的内心信念和行为准则。理论要指导实践,必须还原到群众的生活中去,为群众所接受。而要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融入群众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内化为群众的观念、意识,使这种观念、意识的指导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不仅仅是要理解、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大众生产和生活的真正指南,内化为大众生活的活动图式,这才真正实现了大众化的目的。“这就需要推动大众从自发的、经验的、本能的日常生活图式逐步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性的、自觉的活动图式的转变,使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化。”“可以将大众化理解为一种结果。在这样的语境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起码应包括以下三种状况:首先,获得社会大众的支持,表现为态度或情绪的支持和行动的支持;其次,成为人们言行的指导思想,成为生活秩序运行的内在规则,成为人们建立意义系统之内在根据。再次,还应该成为社会大众的日常话语的一部分。”而且,相当一部分人主要是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来理解和认识某一种理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也主要是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以感性的方式来理解。因此,从这部分人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也需要马克思主义向生活领域的渗透,通过大众文化的传播途径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
       第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般机制是一种利益引导机制,这种机制与民众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毋庸讳言,对于老百姓来说,影响最大的是利益机制。一种理论或价值被群众信服的重要方式是最大程度地反映、表达人民群众的利益,包括各种不同的利益。人们对一种理论或价值观的态度,通常以这种理论对自身各种利益的反映状况和实现程度而定。他们往往不是直接地接受或者拒绝这种理论,而是根据这种理论与自身利益的相关程度发生。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只有渗透进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作为指导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一种精神力量,才能获得民众最大程度的认同与支持。中国古代社会通行的一些价值观,如忠义礼智信,就是在现在仍然在中国人的行为中起着重要的指引约束作用,就是由于它们渗透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维持整个社会和家庭秩序的精神力量。这些价值观不仅具有政治含义,也有道德和生活的含义。今天我们所推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反映人民的利益,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中,才能被广大群众从内心上接受,成为维系整个社会和家庭的核心凝聚力量,并成为指导生活的信念力量,成为民众无法割舍的生活的组成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走进生活的三个层次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整体上包括三个层次:一是作为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从整体上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人们的行为;二是具体实践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广大群众所认同、所掌握,并自觉地用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三是指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以以人为本、人的全面的发展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马克思主义大众的三个层次都是开放的、与人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都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生活化的具体表现。
       首先,作为方法论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这一层次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在整体上是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人们行为的,有一以贯之的理论宗旨和价值目标,而不是无关联的个别观点的堆积。作为一种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用一种客观的、反思、辩证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社会的发展阶段、特点、任务进行思考分析,对人自身的存在状态、发展过程、发展的条件和发展的可能性进行反思。在现实的过程中,没有纯粹的哲学问题、经济学问题、政治问题或思想文化问题,任何问题必然综合地、有机地包含着多方面相互影响的内容和规定性。如果我们从马克思所说的“改变世界”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是整体的,因为它所面对的实践问题具体的、整体的。所以,今天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绝不是要单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某个观点,而是要从总体上坚持、继承其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基本观点,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第二,作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立足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而形成的科学的理论总结,是创造性地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区别在于,它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要解决的是中国的现实问题,是从解决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生发出来的,所以它对于中国的各方面发展更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有的态度不仅是掌握它的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用这种科学理论指导我们现实的社会实践,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实问题。这一理论既在现实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也在实践中检验着它的实效性。它是通过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老百姓各种切身利益的改善而得到老百姓的认同和支持的。
       第三,作为价值论层次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丰富与发展,正是充分顺应了民族振兴、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的是让广大群众理解、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民众行为的准则,成为促进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为价值取向。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尊重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不仅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主体,而且还是创造价值的主体。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是历史的发展方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决定了一定时期历史的任务和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还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人民群众都是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的程度,取决于人民群众把它应用于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其次,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要达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基本的着眼点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再次,视“人民利益”为最根本的价值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建过程中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从价值标准看,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根本的标准。胡锦涛在建党90周年七一”讲话重申,“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些都体现了“人民利益”的价值标准。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它要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要成为普罗大众生活的精神力量,必须脱掉被神圣光环所环罩的外衣,以朴素的姿态走进民众,走进生活。只有走进生活,发挥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才能显现它在当代的价值和生命力,同时以开放的胸怀吸取鲜活的生活资料得以发展。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活化选择,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需要,也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发展的需要。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