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沂蒙精神 维护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王亚妮)

发表时间:2018-12-28 09:44阅读次数:
        人无精神则不立,党无精神则不兴,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在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个人才能不断发展、政党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沂蒙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引下,沂蒙地区党政军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懈奋斗中共同铸就的伟大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乃至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进程中,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沂蒙精神的内在特质,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在革命战争的特殊环境和条件下,党中央领导沂蒙地区党政军民共同孕育了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族谱内容丰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共同孕育、产生于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实践的不同历史时期,是党中央在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精神成果。如果说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都是对井冈山精神的弘扬和进一步发展.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形成于同一个历史时代,延安精神是中共中央领导金党全国人民开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发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跨越时空的革命精神,以时间为横坐标,延安精神从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渡黄河止,这段时间内党领导下形成的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以空间为纵坐标,延安精神是以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为核心,包括陕甘宁边区及其他各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共严党人革命精神的高度浓缩.所以说,延安精神是全党共同创造。共同孕育的一种革命精神。沂蒙精神产生于沂蒙根据地,这里是党领导的18个解放区之一。从1938年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在山东有计划地建立根据地,使之成为八路军在华北的一个重要战略基地和联系华中新四军的战略枢纽,到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在这里,八路军山东纵队。115师师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和山东省党政机关长期驻扎。在长达12年艰苦卓绝价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名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积极传播党中央的声音,把自己根植干沂蒙人民当中,与人民群众同生活,同战斗,党政军民水乳交胁,生死与其,培养起沂蒙人民的革命信念,极大地激发了沂蒙人民为民族独立,自我解放不惧牺牲。一往无前的草命精神。
        沂蒙精神的产生,得益于山东悠久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沂蒙精神扎根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底殖深厚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孕育了沂蒙人民仁智敦厚,谋略深远,勇于进取,敢于牺牲、刚直重义,无私奉献等优秀品格。同时,沂蒙精神也扎根于山东悠久的革命历史文化。1921年,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是国内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六个地区之一。当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参加会议的山东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回到山东后,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发展共产党员,壮大党的队伍。大革命时期,山东党组织根据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山东国共合作,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开展农村工作、加强对农民运动的领导。经过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的探索与发展,党组织更加坚强、党员思想更加坚定,为山东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及沂蒙精神的形成莫定了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沂蒙精神形成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决、正确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过程中。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根据地的共产党人在远离党中央的情况下,积极、正确地贯彻落实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如贯彻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武装保卫家乡的热潮;开展大生产运动,减轻群众负担,密切党政群关系;开展整风运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山东根据地的工作一直受到中央的关注和中央领导人的具体指导。1942年,中央书记处致电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称,山东“近年来的工作,在旧的基础上,曾有若干新的开展,这是好的一面”,“但亦有严重弱点”。对于山东根据地存在的问题,中央要求返回延安的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分会书记刘少奇路过山东时,帮助慎重解决。刘少奇经过详细调研、深入了解山东根据地情况后,充分肯定了山东地区坚持敌后抗战取得的成绩,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很好地发动群众,没有树立起群众的优势,提出今后山东抗战的总任务,明确指出“在当前,减租减息就是山东的中心工作,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中心来做”。为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他还作了《群众运动问题》、《党内斗争问题》等8场报告。根据中央指示和刘少奇提出的意见,山东分局实行精兵简政、一元化领导,统一了党政军领导机构:调整了工作策略方针和各方面的政策,如落实中央关于减租减息的指示,在老区开展“查减”斗争,在新区开展减租减息和增加雇工工资运动等。
        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地区是整个华东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根据中央总体部署和安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等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足迹,他们一切为党为民,极为自律,留下串串佳话。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罗炳辉、符竹庭、陈明等党政领导干部和国际友人汉斯·希伯等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长眠于此!群众发自内心的说,共产党的部队是咱们自己的部队,共产党才是咱们的救命恩人!党员领导干部积极践行党的宗旨,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如莒南县第一位民选县长王东年,生于殷实之家,但他自己吃苦耐劳、生活朴素,被老百姓尊称为“庄户县长”,1942年春节,本是青黄不接之际,又因严重旱灾和蝗灾,引发饥荒。面对一群群饥饿的难民,王东年忧心如焚,寝食难安。他写信给父亲,请求把祖林里上百年的大柏树全部砍伐卖掉。在信中,他说:群众选我当县长,我就要为群众撑起这个家,我虽愧对列祖列宗,但不能愧对群众的信任,几天后,家里将卖树的200块大洋送来,他把一部分交给县政府伙房,其余全部救济灾民。许多群众感动地说:“古今往来,有谁能舍得祖坟的林产为咱们穷人呢?只有共产党才能这样做,只有共产党才是我们的亲人啊。”这样的事例多不胜举。在这里,党的“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形象就这样为广大沂蒙人民所观察,了解和体会,他们深深感悟到中国共产党是站在人民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人民政党。因此,人民群众才爱党爱军、英勇支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铁了心肠跟着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走。
        二、 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沂蒙精神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不断得到拓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沂蒙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沂蒙地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贯彻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大搞经济建设。在新中国经济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开展大型水利建设工作----导沭整沂工程。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百万民工发扬沂蒙精神,顶风冒寒、顽强拼搏、只争朝夕、连续奋战。由于技术落后、缺少设备,沂蒙人民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沉重的代价。国画大师徐悲鸿闻讯,专程到工地现场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作画题词并赞颂沂蒙人民,“你们英勇创造出来的记录,可与我们在前方抗美援朝的战士们英勇光辉的战功同垂不朽,因为他们在消灭猛兽,你们在消灭洪水。”厉家寨改造家园、整山治水更是成为当时的一个奇迹,得到毛主席的亲自指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人民日报社论指出,“毛泽东同志这个批示,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志气”。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沂蒙地区的党政军民继续弘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沂蒙精神,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自然资源极其缺乏的情况下,解放思想。打破陈规、不等不靠、锐意创新、艰苦创业、苦干实干,以开拓奋进、敢为人先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在艰苦条件下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成功路子。1984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将沂蒙山区列为全国18个集中连片扶贫地区之一起,沂蒙党政军民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上级扶持、各地帮助紧密相结合,把“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打了一场漂亮的扶贫攻坚战。如平邑县九间棚村党支部9名党员带领群众脱贫,干出了共产党人的威信。到1995年年底,在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昔日的革命老区已经成为具有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的发展热土,沂蒙精神的内涵也在实践和创造中得到进一步的 丰富、发展和传播。
        三、弘扬沂蒙精神,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全面贯彻从严治党方针
        当前,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逐渐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开启一场新的“革命”,必须有敢阅敢干,迎难而上的精神。沂蒙精神就是这样一种不惧困难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精神。沂蒙精神的实质与核心就是始终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沂蒙精神是中国精神核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革命时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沂蒙地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切实贯彻党的救国救民的决策部署,赢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培育形成沂蒙精神;建设时期,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利国利民政策,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沂蒙地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推进各项事业,沂蒙精神进一步充实完善;改革开放时期,按照党的基本路线,沂蒙地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贯彻中央强国富民的精神,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带领人民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沂蒙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升华。沂蒙精神不仅仅是临沂的,也是山东的,更是全国的。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继续践行和弘扬沂蒙精神,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组织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领人民群众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懈努力。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视域下,践行和弘扬沂蒙精神,应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要时刻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沂蒙地区,党政军之所以能与沂蒙人民形成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关系,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沂蒙人民感到跟党走不会错、有盼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前,党中央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关注他们的所思、所需、所盼,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任务过程中,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积极弘扬沂蒙精神,始终坚定信念、把半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按照中央既定方针,-切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干到底,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二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革命时期,沂蒙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远离中央的情况下,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正确理解、积极贯彻党的全面抗战路线,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粉碎国民党军队的战略进攻、支援淮海战役,贏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设时期,围绕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任务,带领人民弘扬沂蒙精神,战天斗地、改造自然,使整个沂蒙山区成为上世纪60年代全国农业先进地区之一;改革时期,沂蒙地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弘扬沂蒙精神,不等不靠不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强农业、办企业、搞物流、抓旅游,党政军民为建设大美临沂共同努力。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了最关键时刻,让全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必须兑现的庄严承诺、必须履行的政治责任。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积板弘扬沂蒙精神,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要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
        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的各级干部是直接实现党的政策与执行任务的人,他们不懂得政策、不了解任务,任何工作都做不好。回顾历史,沂蒙地区党政军民之所以能形成“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关键在于这里出现了一支能模范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群体。如饱受曲折、初心如故、善做群众工作、深受根据地群众爱戴的36位军事家之一的罗炳辉将军,鞠躬尽瘁折戟兰陵,而他的大女儿罗凤英至今还是延安市宝塔区侯家沟村的一位普通农妇,如“九柱擎天”的九间棚党支部、“就图群众说党好”的梁兆利、“带领群众共同富裕”的王廷江等等,他们带领群众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与群众同甘共苦谋发展,个人廉洁自律走在前。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共同特征,也可以概括为忠诚、干净、担当。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将面临更大的风险、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大力弘扬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坚决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真正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服务群众等各项事业当中。

        (作者系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人力资源部师资处处长,未经作者和本网站同意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