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泥塑

发表时间:2017-08-08 08:21阅读次数:

    泥塑就是以泥巴为原料捏制成的民间艺术品,这种艺术流行于临沂乡间,以苍山兴明镇小郭村泥塑和河东区褚家庄为代表,它是临沂市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

褚庄村老艺人程学义

  苍山县小郭村泥塑起源于清咸丰年间,已有1 50多年的历史。小郭泥塑的“祖师”李宗标从艺天津的“泥人张”,利用本地黄泥塑成人、畜,晾干烘烧,涂粉着色,至集市销售。初期只有五六户学做,尔后遍及全村。后学习无锡惠山泥人艺术之长,以捏塑神像和各种娃娃拿手,成为当地有名的雕塑家,一些寺庙道观都请他塑神像,捏泥塑娃娃更是得心应手。如“鱼头娃娃”、“抱鸡娃娃”、“刘海戏金蟾”等,人物有“关公”、“观音”、“罗汉”等。李宗标虽没有作品保留下来,其捏泥人的技艺相继传给了其子李占云、孙子李宪志、重孙李玉法,成为小郭泥人最有代表性的直系祖孙四代人。

泥人

  小郭泥塑题材广泛,有戏曲人物、有畜禽鸟兽,不仅有单人独兽(禽),尚有双人双兽或人兽相联,如杨家将、财神爷、县官、孙悟空、猪八戒及各类动物塑像等等。泥人的制作比较复杂,过程也很长。和泥、做坯、晾晒、描彩。泥土采自本村的黄土,反复踩踏摔砸,装模成型,有的烘烧,多数阴干晾晒。描彩最能体现特色,需要数种颜色反复描绘。泥人的用色非常大胆鲜明,浓重的对比色相互搭配在一起,有一种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是最朴素的民间艺术,体现的也是最强烈的爱憎感情。

  清末民国至解放初期,是小郭泥塑艺术的兴盛期。这期间除李宗标祖孙四代外,还出现了一大批有较高捏塑艺术的泥塑艺人,他们的泥塑作品各有千秋。五代传人刘福祥最为典型,他的作品曾获“2003年临沂市首届民间工艺大赛一等奖”。现在最著名的是兴明乡文化站站长尹芳利,“临沂十大民间艺人”之一。

  小郭泥塑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创新中扩大了规模,提升了档次。1964年山东省群众艺术馆选李宪志、张永西的75件作品送往中央对外文委会,参加了我国驻外十几个大使馆举办的小型民间工艺品展览。1983年,南京工艺美术学院选小郭泥塑作品作为直观教具,1984年北京工艺美术学院和北海团城中心玩具厂选购小郭泥塑200套。之后,每年都有一些大专院校的工艺美术师及民间艺术研究人员来兴明参观、学习、研究。小郭泥塑的工艺特色和审美价值成为各大工艺美术院校不可缺乏的教学内容。受到了国内外美术家地赏识。2003年3月2日,兴明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泥塑)之乡”,小小泥人不仅在当地小有名气,而且出了省,走出了国门。

  河东区褚庄泥塑玩具有340余年历史,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发展成以鸟兽鱼虫、神话故事、戏剧人物和瓜果为题材的系列泥玩具,造型新颖奇巧,象形夸张,色彩艳丽,很受孩子们喜爱。1964年褚庄泥塑作为中国民间优秀艺术品被送到国外进行展览,1982年被送往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陈列展出。老艺人程学义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参展获奖,1993年他的“田间青蛙灭虫”作品,获得北京艺术博览会一等奖;1994年他的二十件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程学义因此被誉为泥塑专家。中国美术馆中国民间艺术博物馆李寸松研究员为褚庄题词:“褚庄泥活好,乡亲心灵巧,但愿代代传,有宝莫丢掉。寄愿褚庄泥活卷土重来”

 

 

鲁ICP备18039494号-1